遠足

台灣地理百科

適 國小 - 成人

 

全套彩色軟皮精裝 100 冊                               尺寸大小:21 x 15 cm  

 特色介紹

         被稱為「福爾摩沙」的台灣,是個美麗的海島,有高山、也有平原,四面環海的特殊地理位置與千變萬化的地形分布,造就了台灣複雜的氣候特徵,各式各樣的天氣現象幾乎都可以在台灣找到它的蹤跡,也讓台灣成為絕佳的氣象博物館。本書詳實且完整地將台灣氣候特徵呈現出來,讓讀者從中感受到台灣的四季變化,也瞭解到台灣的氣象災害以及特有的區域性天氣現象。豐富的內容,搭配深入淺出的說明,不僅適合一般大眾觀賞,也能夠讓讀者從中獲取可觀的氣象知識,是一本難得的科普書籍。

內容介紹

台灣的城門與砲台   168

台灣的濕地   168

台灣的老火車站   192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第七屆小太陽獎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第七屆小太陽獎

《台灣的城門與砲台》帶領讀者從雞籠紅毛城一路南下,直抵恆春古城,再跨海探訪澎湖媽宮城
;總共介紹了二十餘座古城,以及近三十座古砲台。每座古城與砲台均以古地圖呈現相關地理位置,並對照現代街道圖;同時根據文獻史料,重繪各地城池與砲台復原圖,搭配大量老照片與現代實景照片,讓讀者撫今追昔;文字上則詳細介紹築城始末,書後並附有年表。

《台灣的濕地》共分為七個章節
,「濕地概論」告訴你什麼是濕地,濕地的形成原因與類型,台灣濕地的特色。「北部濕地」、「中部濕地」、「南部濕地」、「東部濕地」、「高地濕地」詳盡介紹全台三十個濕地的歷史演進與地理景觀,其中包括動物( 螃蟹、貝類、魚類、鳥類、兩棲類等 )暨植物( 紅樹林、水生植物、伴生植物等 ) 的生物特性,並精心繪製各個濕地的生態位置圖及動植物插畫,讓您全盤瞭解環環相扣的濕地生態系。「濕地的危機與保育」則赤裸祼點出人為開發和自然保育之間的拉鋸戰。

《台灣的老火車站》以剖析建築的角度切入,介紹開業於日據時代及光復初期頗具特色的老火車站,包括縱貫線鐵道、支線鐵道、林業鐵道、糖業鐵道、東部鐵道等各線現有的老車站,以及曾經風光一時,後來卻遭拆除或改建的車站。

本書對於車站站房的構造樣式、建築風格,以至於建造背景皆有詳細解說,並搭配大量的實景照片與精美的鐵道路線繪圖,提供讀者更多的閱讀樂趣。

台灣的海岸   192

台灣的山脈   184

台灣的珊瑚礁   208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第七屆小太陽獎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第七屆小太陽獎

★聯合報好書大家讀推薦好書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第七屆小太陽獎

台灣,四面環海,孕育了各種海岸地形。北部沉降海岸有火山海岸、岬灣、岩岸,西部隆起海岸多沙灘、沙丘、潟湖、泥質灘地
,南部的恆春半島是珊瑚礁海岸
,東部屬斷層海岸,坡度陡峻,斷崖處處。

 《台灣的海岸》帶您按圖索驥縱走台灣的海岸線,從「海岸總論」瞭解台灣海岸的特色、形成與分類;從「北部海岸」、「西部海岸」、「恆春半島」、「東部海岸」各篇親炙台灣各地海岸的地理景觀、人文歷史與植物生態;從「海岸的危機」解讀台灣海岸環境的干擾與破壞。

《台灣的海岸》打破傳統「圖隨文走」的編輯形式,精心繪製台灣海岸線地圖(包括地形與地貌),以「地圖」串連全書,讓讀者沿著地圖軸線綜觀台灣各地海岸的地理景觀與人文風貌。

台灣是板塊擠壓出來多山的島嶼
,山脈呈南北向的排列,如甘薯般的形狀與高山密布的現象,都和台灣的地理位置和年輕的地質環境密不可分。台灣島在六百萬年前露出了海面,由此形成了島上五大山脈和兩百多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

 《台灣的山脈》介紹台灣高山的形成原因,並對熱帶罕見的台灣冰河地形著墨良多。本書帶您沿著高山地圖遊走五大山脈、百岳雄峰、五岳三尖一奇、形形色色的火山地形、高山草原、日出
、夕照、雲海、森林奇景、奇花異草、高山湖泊等,系統性的深入台灣各山脈的地理景觀,是深具知識性的地理書。

《台灣的山脈》打破傳統「圖隨文走」的編輯形式,以「地圖」(包括地形與地貌)串連全書,讓讀者沿著地圖軸線綜觀台灣高山地形多變的地理景觀與人文風貌。隨書附贈百岳拉頁,對於佔全島百分之三十的山脈,更能一窺全貌。 

《台灣的珊瑚礁》以台灣的地理環境為主軸,介紹各地的珊瑚礁和海洋生物,充分融合地理知識與海洋資源特性。全書分為「台灣島的概述」、「珊瑚礁的種類與生態」、「台灣珊瑚礁分布概況」、「珊瑚礁與環境變遷」、「台灣珊瑚礁的前景」等篇章,詳盡介紹台灣珊瑚礁的生態系。其中,本書特地邀請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理事長戴昌鳳撰文解說全台各地(北海岸、東北角、東部海岸、恆春半島、澎湖、小琉球、龜山島、綠島、蘭嶼、東沙群島)各式海底珊瑚的萬千風貌,將百餘張珊瑚照片精采呈現在讀者面前。

  • 全台第一本結合地質、地貌與珊瑚礁生態系的專書。

  • 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理事長、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戴昌鳳專文解說台灣各地的珊瑚智識(百餘張照片)。 

台灣的河流   216

台灣的瀑布   184

台灣的國家公園   184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第七屆小太陽獎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第七屆小太陽獎

 

《台灣的河流》從水資源的重要性談起,全書分為「為什麼會有河流?」、「河流地形作用」、「河流的生態系」、「人類與河流的互動」、「水庫與河流的關係」、「洪水與堤防」、「河流污染的嚴重性」等篇章,總論台灣河流的特性。

  此外,本書還精心繪製全台二十條重要河系圖,以「觀音台
」的編輯方式,引領讀者深入每條河流的原鄉,從上游一路遊歷至下游出海口,飽覽周邊的河流地景、自然景觀、生物特性及人文歷史,讓您充分了解台灣的河流生態系。

  • 全台第一本完整呈現台灣河流生態系。

  • 打破傳統「圖隨文走」的編輯形式,選擇「觀音台」的編輯手法,以「地圖」串連全書,讓讀者沿著地圖軸線綜觀台灣二十條河流的地理景觀與人文風貌。

《台灣的瀑布》從台灣的自然環境(地質、氣候、地形)談起,描述瀑布在河流地形學上的意義、以及瀑布的種類與演育。此外,全書按照地理區位介紹大屯山火山群、基隆河上游、南勢溪上游、三峽溪上游、大漢溪上游、雪霸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大甲溪、南投縣、墾丁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花東縱谷……等地著名瀑布的地質特性、自然景觀及人文歷史,每個瀑布均搭配詳盡的交通路線地圖,提供讀者深度旅遊訊息。

本書深具地質智識(瀑布之演育)與生態旅遊(以地圖標示各瀑布之交通路線)。 

《台灣的國家公園》從「認識國家公園」、「台灣國家公園的源起」談起,由北而南介紹「陽明山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六大國家公園的歷史人文
、自然環境、學術保育、園區導覽……。文末附錄並附有國家公園法
、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申請須知、相關聯絡單位及旅遊食宿交通資訊

《台灣的國家公園》繪製六大國家公園的景觀鳥瞰圖 

台灣的古道   160

台灣的湖泊   184

台灣的土壤   176

 

 

 

從胼手胝足入蘭陽,古道便展開頁扉,一步步刻劃先民篳路藍縷的痕跡。探索篇:古道今昔、古道上的生物夥伴、石碑軼事、地理教室、土地的故事…。形成篇
:什麼是古道?關於古道的定義
、功能與價值的說明。古道如何形成?介紹原住民、清朝、日據時代的踩踏與遷移…。

《台灣的湖泊》一書從湖泊的定義談起,描述湖泊的分類、生態
、功能與利用,以及湖泊地形的演育。此外,全書按照地理區位介紹北部(夢幻湖、翡翠水庫、翠峰湖、鴛鴦湖……)、中部(
日月潭、草嶺潭、德基水庫……
)、南部(澄清湖、大鬼湖、龍巒潭、南仁湖……)、東部(鯉魚潭、七彩湖……)等地著名湖泊的地質特性、自然景觀及人文歷史,每個區域的湖泊並搭配相關交通路線圖,提供讀者更多湖泊的相關訊息。

本書深具地質智識(湖泊之演育
)與生態旅遊(以地圖標示各區湖泊之交通路線)。 

《台灣的土壤》從「土壤是怎麼來的」談起,說明土壤的組成因子、功能及分類,認識土壤的樣體與剖面,至於眾所皆知的土壤危機,本書特別著重說明酸性土壤、鹽化土壤、土壤沖蝕、排水不良、深層砂土、壓實性土壤、土壤污染……的形成原因、分布概況及改善對策,並以土壤的永續經營、有機農耕法
、有土斯有財、土壤博物館等概念的推廣,維護台灣的土壤。

台灣的鐵道   200

台灣的水庫   200

台灣的古地圖-明清時期   200

 

 

★榮獲 92 年圖書金鼎獎 

  《台灣的鐵道》從台彎第一條鐵道談起,描述台灣鐵道歷經劉銘傳興建鐵道;日治初期之輕便鐵道;縱貫線的改線、延伸;七○年代以降台鐵的雙軌化、電氣化、環島化;以及九○年代都市捷運、高速鐵路的鋪設。全書涵蓋產業鐵道、林業鐵道、環島鐵道、支線鐵道、港口鐵道、捷運與高速鐵道,完整呈現台灣鐵道百年來的共同記憶與歷史背景

  如果說《台灣的老火車站》是熱愛鐵道深度旅遊者對鐵道記憶的閱讀起點,那麼《台灣的鐵道》則將鐵道歷史與回憶的點點滴滴連結成鐵道的文化總體面。兩書結合大量而精彩的照片與繪圖、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呈現了台灣鐵道之今昔與滄桑,更重現了台灣鐵道走過百年的軌跡與文化,是喜好台灣鐵道歷史文化的讀者不可少之好幫手。

《台灣的水庫》從台灣的水資源談起,介紹建造水庫的地理環境
,水壩的類型與施工,集水區的管理,水污染的防治,水庫的教育功能……,概述台灣的水力資源及水庫的管理。全書由北而南到東部、依照河流的流域分佈介紹近三十座水庫,內容包括水庫的內部結構、自然景觀、人文歷史……。最末則揭示水庫對環境的影響,水庫的生命、水庫對環境生態的衝擊、興建水庫的抗爭紀實……,提供省思的空間,留待讀者探索。

《台灣的水庫》將繪製水庫內部結構圖,讓讀者瞭解水庫的類型
,一窺其神秘面紗。

《台灣的古地圖》系列共計三本:明清時期、日據時期、大航海時期
。明清時期之《台灣的古地圖》由夏黎明教授撰寫五千字之「清代台灣地圖的演變」做為總論,主文則分「世界地圖中的台灣」、「中國地圖中的台灣」、「台灣全島地圖」三部份,以年代排序,從元朝與明朝少數的古地圖談起,一直談到日治以前的眾多清代地圖。

  • 從古今對照中,體驗歷史時空交錯的趣味

  • 本書共蒐錄約八十餘幅古地圖
    ,重要者每幅用二至八頁介紹
    ,以改繪的彩圖為主,單色原圖為輔,每一跨頁用二百至六百字說明該圖的來龍去脈、繪製特色、地名關地圖,讓讀者從古今對照中,體驗歷史時空交錯的趣味。

  • 全新彩繪之明清時期全彩古地圖完整呈獻

書中的古地圖原圖大部分為方志叢書的單色線圖,且被切割成數頁,閱讀上較難綜覽全貌。因此特別加以拼接後重描上色,讓場景連貫,色彩豐富,提高可看性。若原圖中的台灣過小者,則加以局部放大後重描上色,使讀者更清楚地看見台灣。

  • 古今地名對照方便索引

改繪彩圖上的現代重要地名均重新打字,可與一併呈現的原圖上舊地名對照,書後並附有「古今地名對照索引」,方便讀者查對。除此之外在地圖解說上,首先搭配今昔之自然及人文景觀的精美照片,一方面可從地圖的角度閱讀特殊的地理環境變化,並對比歷史的滄桑變遷。

本書蒐羅將近八十幅明清時期曾出現過的台灣全島圖,堪稱有史以來最齊全的台灣輿圖集。除此之外在地圖解說上,首先搭配今昔之自然及人文景觀的精美照片,一方面可從地圖的角度閱讀特殊的地理環境變化,並對比歷史的滄桑變遷;其次,挑選其中重要的地圖約五十幅
,以全新的視覺色調彩繪呈現,可讓讀者有賞心悅目的感覺,增加古地圖的可讀性。

台灣的老街   200

台灣的燈塔   208

台灣的古地圖日治時期   208

 

★北市圖「好書大家讀」入選書

 

《台灣的老街》深入介紹台灣北中南東離島等四十九條經典老街
,如基隆—九份;台北—迪化街
、萬華、汐止、三峽、鶯歌、坪林、深坑、石碇、淡水、新莊…
…;桃園大溪;新竹湖口;台中梧棲;彰化鹿港;嘉義奮起湖;台南—安平、新化;高雄—旗山
、橋頭、鳳山;屏東東港;宜蘭頭城;澎湖馬公;金門—模範街
、明遺老街;……帶領讀者用心去觀看一條老街的形成,走訪老街的身世,飽覽老街的風貌,品嚐在地的特產美食,體驗當地的生活習俗,本書打破老街旅遊只重吃喝、購物的迷思,採取親近老街而且尊重老街的態度,重新認識老街的千萬風情。

《台灣的燈塔》從燈塔的由來談起,概論燈塔的起源、燃料與燈器的演化,在燈塔的設備與結構方面,本書將繪製燈塔結構圖,分門別類介紹燈塔的建材、形式
、構造、性質、顏色……,燈塔的功能則分補給作業與守護工作等面向探討;關於燈塔的歷史,則從中國海關的設置到台灣燈塔的興建史,詳述海關與燈塔之間的關係。全書並按地理區位介紹台灣北部、中部、南部、東部、離島地區共35座燈塔的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興修紀錄、建築特色,並視每座燈塔的特性,介紹燈塔內部及其周圍景觀、鮮為人知燈塔守的故事、與燈塔有關的趣聞。最後,總結燈塔今昔功能的轉變,詮釋燈塔的未來性。

以「地圖」呈現燈塔的內部結構

十六世紀歐洲大航海殖民時代,其中以荷蘭人最熱衷地圖的繪製。地圖基本上即是一種鳥瞰圖,這個方法也由葡西傳敘士協助清廷畫過台灣輿圖。荷蘭人所繪的台灣圖像,亦有高視點的「熱蘭遮城」,將安平古堡的西式城垣躍然紙上。隨後人類駕氣球升空,鳥眼的好奇落實到視覺的嶄新印證,版畫家筆下呈現出科技視覺下的初期鳥瞰圖。十六、七世紀日本屏風畫中已漸漸發展出日本獨特的鳥瞰圖美術風格,後來受到進口的荷蘭書藉插畫之影響,明暗法、透視法與遠近法皆有觀摩的樣本,各家方得以近一步自我摸索。十九世紀中葉浮世繪師葛飾北齋畫過一幅純粹的鳥瞰圖「東海道名所一覽」,差不多已是日本近代鳥瞰圖的雛型了。一九0九年有一位廿五歲的京都青年吉田初之郎,獨創「初三郎式鳥瞰圖」,一九一三年發表成名作「京阪電車御案內」。三0年代初日本國力鼎盛
,軍國主義趁勢抬頭,國內鐵道運輸倡導國民旅行風氣,海外殖民地加速工業化及人力交流。全國各地及殖民地的鳥瞰圖製作,在軍方、地方政府、私人旅館、鐵道會社等諸方支援下,「初三郎式鳥瞰圖」大肆流傳,成為大們收藏與觀賞的地圖索引。這時期算是現代鳥瞰圖最發達的黃金時代,也是吉田初三郎及其他鳥瞰圖繪師們作品最爛熟的時期。但自從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爆發蘆溝橋事件,日本捲入長期戰爭,鳥瞰圖遂有曝露敵暗我明的嫌疑,鳥瞰圖不再被鼓勵製作,吉田初三郎以改畫明信片應變,鳥瞰圖從此陷入一蹶不振的地步。而今天我們所看到一幅幅可觀賞、可臥遊的台灣鳥瞰圖今貌大抵都作于一九三五年前後。

精挑細選三十八幅三十年代台灣鳥瞰圖,以精細插圖的技法重新改繪鳥瞰圖。並由專業作家及畫家李欽賢先生解讀鳥瞰圖的時代背景、美術成就及人文歷史等意函。

台灣的漁業   192

台灣的古圳道   200

台灣的老鄉鎮   200

 

★北市圖「好書大家讀」入選書

 

總論以漁場的變遷切入台灣漁業由沿岸、近海至遠洋的拓展歷程

歷史篇從漁業的角度以「海禁」、「重稅」、「漁業近代化」、「戰後重生到永續經營」等四個主題,分別帶出明清、荷據、日據以及光復後等四個階段的台灣歷史。

漁具漁法篇除介紹各種常見漁法
、漁具之外,並藉由繪圖及實地採訪報導,還原漁民們海上生活的真實樣貌。

產業篇則從歷史、生態、漁法、加工等各個角度,介紹在台灣漁業史上的重要產業,如烏漁業、捕鯨業、鮪漁業、珊瑚業、魷釣業等。書中引經據典,說明各產業的歷史由來,更可顯現出不同時代的人,與漁業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利用繪圖呈現烏魚子加工步驟、大型鰹鮪圍網步驟、鱿釣船的特殊結構等圖,帶領讀者親臨漁業現場。

  • 海洋子民重新以台灣漁業的角度,看台灣近代移民、殖民的歷史。

  • 精美拉頁繪圖總體呈現一般常見的捕漁法,配合簡要的文字說明,滿足讀者「知」的需求。

  • 軟性報導漁民在船上的生活點滴,人與船、人與海的關係,還原漁民在海上的生活樣貌。配合船隻剖面圖的解說,讓讀者一目了然。文末附有漁業大事年表。 

水圳為「灌溉渠道」的意思。台灣古圳道的歷史始於明清朝,因為墾拓灌溉、取水飲用等需要而興築水圳,如彰化八堡圳、台北瑠公圳……。台灣水圳的發展就等於一部台灣的開拓史,不僅訴說著三百年來先民自大陸到台灣移墾的坎坷路程,也展現出先民在農田水利上的技術與智慧。

《台灣的古圳道》從台灣水圳的發展談起,介紹水圳的意義與功能、台灣的自然環境與農業發展
、先民開墾與圳道的發展、農田水利組織的發展經過。分別從北部、中部、南部、東部,一一介紹50年代台灣農田水利會的灌溉系統與區域,並從各地區的特性與開拓歷史來看台灣的水圳系統發展。書中最後再以圳道的保育與角色定位,點出古圳道在現今尚有「觀光」與「生態教育」之功能,還探討了水資源再利用與生態保護之未來性。

  • 重繪民國50年代初期台灣各農田水利灌溉區域圖

  •  從古圳道透視台灣早期農業開墾與歷史人文的發展

《台灣的老鄉鎮》在現有的三百一十九個鄉鎮中挑選出歷史最悠久、史料最豐富、最具人文意義的五六十個老鄉鎮(含縣轄市)。分北部
、中部、南部、東部與離島四大章
,每章章名頁以仿古地圖標示所介紹的老鄉鎮,書後附有各老鄉鎮重要景點的交通資訊。

卷首的「總論」說明台灣鄉鎮的發展歷史、地理因素與政經背景。每個老鄉鎮以二至四頁介紹其歷史源起、興衰過程、人文史蹟、傳統行業、地方特產、社會變遷與現況素描,並以專欄說明「地名由來」及「特殊名詞」。搭配老照片、方志中的老地圖、手繪彩色插圖與現代實景照片透過老照片、老地圖及歷史文獻回顧昔日的繁華鄉鎮,再對照今日實景及最新資訊,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撫今追昔。

台灣的節慶   200

台灣的溫泉   208

台灣的土地公   192

★北市圖「好書大家讀」入選書

★北市圖「好書大家讀」入選書

 

《台灣的節慶》分北部、中部、南部、東部與離島共四大區,介紹八十個重要的節慶,各地之節慶再依月份排序;每個節慶以二至四頁介紹,配圖四至八幅,主文三至六百字,說明該節慶的日期、地點、主辦單位的電話、交通資訊、節慶的源起、特色,並附專欄詳述相關的人事時地物。書後附有相關網站、全省節慶行事曆。

  • 分區分時排序,既方便在地人隨時查詢,也利於外地人安排區域型、短行程的節慶之旅。

  • 書後的「全省節慶行事曆」收錄約一百七十個節慶,按月排序,附節慶地點及主辦單位的電話,方便查索。

主要章節如下:

1. 台灣多溫泉的地質因素

2. 溫泉的定義及分類

3. 溫泉的化學特性

4. 以地質分區(火山岩區、變質岩區、沈積岩區)來分別說明台灣溫泉的成因及分布

1. 作者詳細說明溫泉的成因,讓廣大的泡湯人口得以了解溫泉在地面下的孕育過程。
2. 書中的溫泉化學成分檢索表,可讓讀者輕易比較台灣各大溫泉的化學組成,選擇泡湯時將不只有酸、鹼、中性的概略參考。
3. 台灣各大溫泉的溫度、PH值一覽表亦利於讀者掌握相闗訊息。
4. 以地質學為架構的內容,與坊間眾多的泡湯消費指南,具有明顯的市場區隔。
5. 日本的溫泉學即以嚴謹的地質資訊為基礎,台灣的泡湯文化若要精緻化,必然也要有相關知識的累積∼業者&民眾。

土地神在台灣民眾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神衹,一般稱為土地公,也有叫后土、民主公主、土治公等、客家人則稱伯公、福神、大伯公、大伯爺等。民間對土地公較尊崇的稱呼有福德正神、福德爺,但也有人暱稱為「伯仔」。

雖然土地公在台灣民間信仰體系中,其神格位階不高,但信眾卻是最多,祭祀也最頻繁。本書即從歷史、文化、宗教、社會、信仰儀式及神話之各種面向探討土地公形成的背景、土地公在台灣的發展情形、祭祀土地公的心理與態度、信眾與土地公的互動關係、祭拜儀式以及有關土地公的種種神話傳說。

同時本書也採取田野調查的方式,普查各地最具代表性的土地公廟,除了讓讀者深入認識土地公伯之外,作者更提出嶄新的觀點,帶領讀者賞析土地公的各種雕塑材質、造型藝術上的演變,堪稱台灣第一本最完整呈現土地公信仰與藝術的奇書。

土地公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但深入的研究卻最少,本書的出版可以讓讀者完全了解生活中信仰祭拜的意函。

台灣的離島   222

台灣的碑碣   208

台灣的風景繪葉書   176

★北市圖「好書大家讀」入選書、行政院新聞局第22屆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行政院新聞局第22屆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行政院新聞局第22屆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作者以地理學背景,介紹台灣九區離島─馬祖、金門、澎湖、小琉球、東沙、基隆嶼和北方三島、龜山島、綠島、蘭嶼─的自然資源與人文風貌。其中,馬、金、澎、綠、蘭,均有半觀音(三頁)大小的平面詳細地圖;小琉球有一對頁平面地圖。九區離島則各有立體模型呈現其各異其趣的地形地貌。彈丸如台灣,每個離島竟都有迥異十足的特色,必讓讀者感到吃驚

1.各島以立體模型呈現其地形,真實還原了各島的樣貌,和坊間各書的照片、衛星資料模擬或插畫,有著極為不同的視覺感受。
2.本書不以旅遊資訊為重點,但詳細的自然與人文介紹,配合詳細的地圖,卻是自助遊離島的最佳工具。
3.本書可能是〈地理百科〉書系歷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一本,頁數也是最多的。

  • 第壹篇 認識碑碣:介紹碑碣的歷史演變、基本概念(構造、材質、分類)與分布位置。

  • 第貳篇 篳路藍縷話碑碣:深山古道、披荊斬棘、飲水思源、忠魂流芳。

  • 第參篇 宗教民俗話碑碣:辟邪敢當、血濃於水、香火綿延、風水龍脈、震災活動。

  • 第肆篇 藝術人文話碑碣:建築圖碑、書法文采、意象展現、興文社教、孔廟規約、義行節孝。

  • 第伍篇 斑斑血淚話碑碣:固若金城、霹靂雄震、戰事遺跡。

  • 第陸篇 穿梭古今話碑碣:史蹟傳奇、社會檔案、俾女禁錮、義渡美風、戒殺惜生、碑碣漫談。

超過四十幅珍貴少見的風景主題繪葉書(老明信片),拼貼出早期日本統治台灣時日人美術家眼中和筆下的異國風俗或真實面貌。是認識台灣不可少的作品。 

幾年來台灣各地有志於文史工作人士,鍥而不捨地翻閱古籍資料,提供政府單位或民間基金會,編輯出版類似老照相簿重生的懷舊圖集,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勾起共同記憶。

如今我們發現所有成為珍貴史料的老照相簿裡的圖像,印刷效果最清晰、形象、題材最具普遍性的都是來自於明信片,這就是所謂的「風景繪葉書」。「繪葉書」是日文,而「繪葉書」也是日本統治台灣十年後才通用的郵遞形式,我們也不吝沿用歷史上曾經出現的的名詞,將之稱作「繪葉書」,或許會更貼近歷史現場,來聆聽那個時代的呼吸。

本書收集羅列日治時期日人美術家石川欽一郎、石川寅治、和田三造、中村不折、飯田實雄、桑田喜好、矢崎千代二、小澤秋成、木下靜涯、藤島武二、名島貢、吉田初三郎、鹽月桃甫、秋山春水、森月城等人的美術風景繪葉書,選擇不同的觀賞角度重新詮釋早期台灣風景名勝和風俗民情。

台灣的海洋   216

台灣的茶葉   224

台灣的老齋堂   208

★行政院新聞局第22屆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范光龍(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推薦

行政院新聞局第22屆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行政院新聞局第22屆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本書由海底誕生的台灣島談起,介紹海底地形、地質,海流、潮汐,海洋生物、生態系統、海洋資源及海洋文化,至海洋污染與保育,完整剖析台灣人民與海洋的深切關係。《台灣的海洋》內含大量色彩繽紛、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與海底生態的照片,充分滿足讀者對海洋未知地帶的求知慾與號奇心。

  • 導讀:場長為讀者導讀本書,娓娓道來台灣茶葉的過往今來
    ,並對
    WTO、水土保持等與茶葉有關之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 台灣茶發展史:介紹台灣茶之歷史變遷、發展脈絡。

  • 茶樹形態及與自然的關係:介紹茶樹的起源及分類地位,茶樹的形態及栽培,茶樹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茶樹的一生,最適合茶樹生長的茶園,茶樹的生與死。

  • 茶葉的製造方法與品質辨識:茶葉之製造過程,各種茶類的製造方法,茶葉的包裝與貯存
    ,如何選購及沖泡茶葉,茶葉品質的評鑑。

  • 走進茶鄉:介紹全台各地茶區及特色茶,並以拉頁及地圖等方式導覽台灣的茶區及周邊人文景觀。

  • 茶葉的化學成分及保健功能:介紹茶葉的化學成分,茶葉發酵的關鍵物質,茶葉製造過程的化學變化,茶葉的營養成分與保健功效。

  • 茶葉多元產品:茶葉分類產品介紹,茶食DIY,茶葉多元化產品加工層次。

  • 茶藝文化與行銷:介紹茶藝的本義與內涵、茶文化、茶道、特色、台灣茶藝文化的發展,台灣茶葉產製銷的演變、茶葉行銷與包裝。

你知道什麼是齋堂?聽起來很陌生
,但仔細看看我們的生活四周,它就在我們的左右,本書以循序漸進的內容介紹齋堂,步步為營,耐人尋味;精采詳細的文字解說搭配豐富精采的照片,讓人不僅對齋堂建築也對齋教歷史一併有深入的了解
;精緻豐富的建築插圖介紹齋堂這獨特神秘的宗教空間。

《台灣的齋堂》共有五章,「齋堂初探」簡單扼要地讓我們對齋堂與齋教有一些初步的認識;「齋堂與齋教」詳細描述整個齋教的發展與沿革,進而對齋堂有深入的了解;「齋堂與建築」則是從建築出發,貫穿整個齋堂本身的建築特色及特殊的宗教意函;「欣賞老齋堂」帶領我們從齋堂的外觀深度欣賞體會齋堂建築物本身;「齋堂故事」從故事中讓人對這些建築或歷史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台灣的氣候   192

台灣的金礦   192

台灣的自然步道  208

★行政院新聞局第22屆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行政院新聞局第22屆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行政院新聞局第22屆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 從各個角度切入,完整且詳細的介紹了台灣氣候特徵,是其他相關書籍少有的。

  • 文字的說明搭配圖像以及氣象諺語,除了讓讀者瞭解現在的氣候特徵外,也可以從中學習到古人對事物的體會與認知。

  • 豐富的內容,除了可以多面瞭解台灣氣候外,更可以讓讀者從中獲取許多寶貴的氣象知識
    ,是一本兼顧大眾化與基本學理的科普書籍,也將成為國高中地球科學教學的輔助教材。

黃金的價值與特殊性,對於大眾有其獨特的魅力,所以在本書中
,特別細細介紹大家無法親近的礦坑中採礦流程,與生活中可以親自體會的淘金活動,並進一步提供金瓜石地區景觀之旅的導覽圖與解說資料,讓讀者可以按圖索驥,揭開山城的神秘面紗。自黃金的特性、用途及其形成的原因談起,說明黃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分章介紹台灣各地區的金礦。

第壹篇 總論:介紹自然步道的理念、自然步道的規劃、自然步道的特質、觀察自然步道的裝備、自然步道活動的注意事項

第貳篇 北台灣的自然步道:陽明山—二子坪步道、仙跡岩、台大校園、大安森林公園、軍艦岩、銀河洞、基隆山、滿月圓、東眼山、觀霧神木、內灣螢火蟲步道等十一條步道

第參篇 中台灣的自然步道:馬拉邦山、大坑、大雪山、惠蓀林場、奧萬大等五條步道

第肆篇 南台灣的自然步道:阿里山、奮起湖、八卦山、柴山、扇平、墾丁社頂公會、雙流林間步道等七條步道

第五篇 東台灣的自然步道:太平山、明池、沙卡噹溪、馬太鞍生態
、台東休閒森林公園、知本、綠島—過山步道等七條步道)

  • 上千張圖片中精選四百張照片的「自然步道」圖文書。

  • 以手繪圖詳細介紹自然步道完整的生態資訊。

  • 作者以貼近大眾的需求將台灣的自然步道做最詳實的介紹,以知性與感性的角度,發掘自然步道的意義。

台灣的人文步道   184

台灣的藝陣  192

台灣的舊地名   200

★行政院新聞局第22屆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東方白(台灣大河小說『浪淘沙』作者) 推薦

★行政院新聞局第22屆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林文義(台灣文學作家) 推薦

『台灣的人文步道』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份是作者在漫步中所領悟的道理,漫步可以與文學、建築、藝術以及其他的美好事物相逢,在這個部分可以發現漫步的理論基礎。其次,選擇台灣各地具有特色的人文步道,這裡有官方設置的文學步道,也有作者個人發現的文藝步道,總計有北部(松江詩園、中山南北路—文藝之道、敦化南北路—詩與裝置藝術之道、三峽李梅樹美術步道等)、中部(大甲鐵砧山文藝步道、烏日明道中學與麻園頭溪文學步道、彰化八卦山文學步道、東海校園區、霧峰林家萊園)、南部(嘉義陳澄波美術寫生步道
、台南鹽水田寮的台灣詩路、美濃台灣文學步道、高雄城市光廊與高雄港區)、東部(太魯閣沙卡噹步道)等。

第一本結合步道和街道、文學家與文學作品、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為行旅漫遊重點的書,強調從人文史地背景的理解中,帶領讀者觀賞街道樣貌,並進一步欣賞創作者的作品,進入創作者的世界

1.總論:詳細說明藝閣的由來及特色,並依據宗教、音樂等不同性質,扼要概述各陣頭。

2.北部:八將團與官將首、八家將、大仙桶仔陣、北管陣、歌仔陣、布馬陣。

3.中部:七番弄、將爺隊、花鼓陣。

4.南部:宋江陣、蜈蚣陣、十三太保陣、五毒大帝、十二婆姐陣、牛犁陣、車鼓陣+挽茶陣、竹馬陣、水族陣、鬥牛陣、南管陣、家將團

5.結論:如何在保存原有傳統的前提下,走向創新。從劇場及社區的發揚面,闡述藝陣的未來。

1.詳實記述各陣頭的由來、特色及未來展望,同時附上精采生動的照片,增加本書的豐富性及可讀性。

2.以嘉南平原為主,本書介紹的陣頭均極富地方色彩,讓人深切體會到鄉土人情的淳厚。

在日常生活中,地名不僅可提供定位的功能,也標示出一個地區自然與人文環境的背景意涵,我們可以從地名的描述,包括地形、河流、氣候、位置、方位、自然植物或聚落機能等,還原歷史時間中的地理空間,進而窺見先民的生活狀態。

 研究歷史的人,可以從地名起源、演變,追溯地緣、拓墾與政治、軍事上的種種痕跡;因此,每一個地名的產生與存續,都有它悠久歷史和傳奇故事,是鄉土故事泉源,也是歷史縮影。

 台灣今日所使用的地名,是歷經長久歲月來到這島嶼移墾的先民,因其不同的語言、文化、傳統、背景,與這塊土地融合創造,再經過不同政權更替及其所含的意識形態交互影響,才交織出今日在台灣獨特且豐富的地名文化。

 舊地名的探源,不僅可以瞭解地理、歷史、民情、風俗習慣,追溯先人墾殖的歷史詭跡,緬懷先賢蓽路藍縷之功,還可以提供台灣史與鄉土史學者研究的珍貴史料。

《台灣的舊地名》共分為三大篇章,「總論」介紹台灣各個時期(荷西、明鄭、清朝、日治、光復之後)地名的變化與沿革,台灣各地地名的命名因著環境與時空背景的不同而饒富趣味(ex政治因素、地形地貌、方向指標、動植物、番社社名、防禦性質、灌溉開墾、仕紳豪族……)。「分區介紹」分為北部、中部、南部、東部與離島四區,簡述各縣市之開發史,並以『地圖』圖解台灣21縣市及離島地區各鄉鎮今昔地名的沿革歷史。「結論」將引領讀者身體力行,從自己的家鄉觀察有趣的地名變化。

◎『圖解』(地圖+照片)台灣各縣市鄉鎮之今昔地名的沿革介紹。
◎地名--是解開地方歷史的活化石,是了解過去文化的資產,還原自然與人文景觀的一面鏡子。

台灣的原住民   220

台灣的行政區變遷   184

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208

東華大學民族學院民族發展研究所所長 孫大川 審定

★行政院新聞局第22屆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王秋原(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審定
 

 

目前台灣的原住民除了官方認定的12族(阿美、泰雅、太魯閣、布農、排灣、卑南、魯凱、賽夏、達悟、鄒、邵、噶瑪蘭),其實還包括原本居住在平野地帶但卻因為漢化已深而幾近消逝的平埔諸族(凱達格蘭、道卡斯、拍瀑拉、巴宰海、巴布薩、洪雅、西拉雅等族)。他們都是福爾摩沙美麗之島的原住民。

《台灣的原住民》一書分為源起、社會組織、信仰、經濟生產、生命禮俗、歲時祭儀、衣食住行、藝術文化、變遷中的原住民社會等九章,從時空環境來看台灣的原住民,每一族其實都非常懂得「因地制宜」、「取之自然、用之自然」,本書除了介紹各族的傳統歷史與文化,更著重探討現代各項議題對原住民所產生的影響,例如:政治選舉、西方宗教的傳入、現代商業活動、傳統祭典的復甦、衣食住行的新舊文化融合、原住民知青的現代藝術創作、教育文化、生態環保、部落知性之旅……。

1.突破固有既定的「族群別」印象,而是以「主題」來介紹台灣的原住民,先簡要介紹各種主題,再以各族為例進一步說明其文化特色。
2.「傳統」vs「當代」原住民,探討原住民在新舊文化交替下所產生的影響。
3.插畫說原住民的神話故事,地圖說明各族的分布範圍、部落之旅,圖解原住民的祭典、織布、住屋、拼板舟的製作過程,DIY原住民美食。

什麼是行政區?大抵指的是「依特定行政目的所劃分的空間範圍」。台灣本島自有史料記錄以來,大致經歷荷西、明鄭、清朝、日本與國民政府等政權的更替;每一次政權的更替,統治者的企圖心也充分反映在實際地表的管轄範圍。

透過歷史地理學的角度切入,《台灣的行政區變遷》一書介紹台灣數百年來大大小小的行政區重劃,而台灣只有一個,在僅僅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來的重劃動機?任何的行政區劃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為什麼要動?當政者的目的是什麼?其中又暗藏著什麼樣不為人知的玄機?透過本書的回顧,可以發現每一次的行政區重劃都有著特殊的時空背景。

歷史地理學與歷史學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恐怕一直困擾著從事歷史地理研究的莘莘學子。不僅如此,這個問題也是歷史地理學者必須面對的問題。面對歷史地理這樣的特殊性,在學科本質的探討上,其實可以發現它跟經濟學、政治學或社會學是不同的,倒是跟統計學或是地圖學相近,它應該定位是一項研究技術,可以附著在任一個學術議題上,只要議題涉及時序排列及空間定位。而本書就是在這個構思下進行,本書的主軸是「地方行政區」,透過史料的選擇,來還原當時政治環境的變遷,而不拘泥它到底屬不屬於「過去」的範疇。

對於國家風景區你有多少認識呢?或者它僅是滿足週休二日趕熱鬧的旅遊景點而已?

 本書跳脫一般旅遊書籍景點、行程的導覽簡介,從國家風景區的設立目標與地理區位,詳述各國家風景區的自然資源、人文風情與相關活動,提供讀者遊覽必須掌握的實用性及系統性內容資訊,增添旅遊行程的深度與厚度,堪稱暢遊國家風景區的深度旅遊書籍。

 在自然保育與人為開發的衝突間,在旅遊活動與生態保育的選擇上,如何抉擇人地的關係,不僅是專家和政府的工作,更應成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的共同意識與實際行動。書中以專業化的角度,提出國家風景區在發展上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提供相關建言,也提示了讀者另一獨立思考的觀點與視野。

◎本書首先針對國家風景區的設立緣由和設置意義在概論中有明晰而完整的解釋,在分區專文簡介12處國家風景區的內文中,地理環境概述和景點介紹的單元,提供了讀者實地旅遊探訪風景區的實用資料,在自然環境與人文風情的單元,則帶領讀者進一步了解國家風景區內珍貴的資產和相關的活動報導,最後則專文探討現今到未來,國家風景區在發展上的新契機以及困境、難題,提供讀者跳脫走馬看花式的風景區遊覽,以另一個嶄新的視角認識並思考台灣國家風景區的意義與價值。
◎首篇以台灣國家風景區的設立緣由作為概論,接著採分區專文介紹12處國家風景區,最後篇章則探討未來國家風景區的發展空間與存在困境。

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   192

台灣的特殊地景南台灣   192

台灣的美術館與藝文空間  184

 

 

★簡靜惠(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欽賢(美術史學者) 推薦

「特殊地景」係指特殊的地形或地質景觀。所謂「特殊」並無定義可言,然而小小的台灣,有澎湖及陽明山的火山地形,有太魯閣的峽谷地形,有滿布奇岩怪石的北海岸及東海岸,有泥火山,有火炎山,有各種惡地,還有密密麻麻的斷層構造地形…等,其多樣性及豐富度,生長於此的台灣人可能習以為常,卻總是羨煞了各國的地形學家。

《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包括〈地形發育的背景〉〈北海岸〉〈台北盆地及鄰近山水〉〈大屯火山群〉〈火炎山及泥岩惡地〉〈中橫公路東段的河流地景〉〈金門的花崗岩地景〉共七章。

《台灣的特殊地景──南台灣》包括〈東海岸〉〈泥火山〉〈恆春半島〉〈澎湖的玄武岩地景〉〈地景保育的國際趨勢和機制〉共五章。

1、單一題材分成「北台灣」及「南台灣」二冊,是「台灣地理百科」繼《古地圖》後再一次的例外。
2、二書「斥資」向中央大學買了台灣島的衛星照片,應用於各章節,是〈台灣地理百科〉第一次運用衛星照片。
3、因衛星照片的成像原理特殊,必須南北顛倒來看,地形才會清晰立體,因此本書有部分地圖是南北顛倒的;其原理也將在書中附帶介紹。
4、作者王鑫老師數十年來的相關著作,為數不少,但此二書當是最新且最完整的集結;說它們是王老師近年來致力於地景研究及保育的代表作,亦不為過。

「特殊地景」係指特殊的地形或地質景觀。所謂「特殊」並無定義可言,然而小小的台灣,有澎湖及陽明山的火山地形,有太魯閣的峽谷地形,有滿布奇岩怪石的北海岸及東海岸,有泥火山,有火炎山,有各種惡地,還有密密麻麻的斷層構造地形…等,其多樣性及豐富度,生長於此的台灣人可能習以為常,卻總是羨煞了各國的地形學家。

《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包括〈地形發育的背景〉〈北海岸〉〈台北盆地與鄰近山水〉〈大屯火山區〉〈火炎山與泥岩惡地〉〈中橫公路東段的河流地景〉〈金門的花崗岩地景〉共七章。

《台灣的特殊地景──南台灣》包括〈東海岸〉〈泥火山〉〈恆春半島〉〈澎湖的玄武岩地景〉〈地景保育的國際趨勢與機制〉共五章。

1、單一題材分成「北台灣」及「南台灣」二冊,是「台灣地理百科」繼《古地圖》後再一次的例外。
2、二書「斥資」向中央大學買了台灣島的衛星照片,應用於各章節,是〈台灣地理百科〉第一次運用衛星照片。
3、因衛星照片的成像原理特殊,必須南北顛倒來看,地形才會清晰立體,因此本書有部分地圖是南北顛倒的;其原理也將在書中附帶介紹。
4、作者王鑫老師數十年來的相關著作,為數不少,但此二書當是最新且最完整的集結;說它們是王老師近年來致力於地景研究及保育的代表作,亦不為過。

台灣被我們住醜了?混亂的市容,各成一格的鐵窗,霸道巔危的招牌,自然的景緻快速的被人類的建設所取代,美學幾乎無法反應在生活上,而美術館內的藝術與日常生活似乎是永不連線的二個世界。本書嘗試從人為建構的世界裡找尋不一樣的風景,由視覺藝術著手,走訪台灣的美術館與藝文空間,期盼讀者在循書索記的途中,接觸藝術,認識創作者,您會發現那裡彌漫著不同氣味,也期望讀者藉由閱讀引發行動,使我們的生活發生新趣味。

本書編輯小組親身體驗的藝文空間,計有故宮博物院、台北市立美術館、歷史博物館、金山的朱銘美術館、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當代藝術館、蘇荷兒童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新濱碼頭、國立美術館、三義木雕博物館、鶯歌陶瓷博物館以及各家特色藝文空間、鐵道倉庫、工作室…等共四十餘座;全書總論更提出精闢見解,回顧了美術館與藝文空間為何產生的來龍去脈,以及現代虛擬美術空間的發展。

精挑細選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平面視覺展覽空間,以獨特的個人體驗,引發讀者進入美感聖殿。

台灣的園林宅第   199

台灣的工藝   184

台灣的斷層與地震   200

★洪敏麟(東海大學歷史系教授) 推薦

 

★王鑫(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謝志誠(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 推薦

介紹台灣老建築的書籍何其多,然多以建築本身的架構、建築方式為著眼點。一般人囿於對古建築專業知識不足,僅能自其中獲得建築是美麗的粗淺印象,如同風揚起一片漣漪,隨即消逝,沒有辦法和建築物產生情感。

然而,房子不是死的,它是和人有強烈互動而出現的產物,代表的是家族和土地之間的變遷、發展歷史。

《台灣的園林宅第》跳脫傳統對建築的描繪方式,切進人文的感動,深具內涵。本書共收錄了台灣的林園與宅第共二十九處,並依循台灣由南至北的開發過程,循序介紹建築之美、歷史背景、創建者之家族發展背景,期使讀者得以捧讀,進而攜此巡禮名宅園林,作為深度回溯台灣史引道之用。

◎許多書籍一談起老房子,馬上會專業地剖析這座房子的建築美在哪裡,他的瓜筒有多特殊、梁柱是如何優美,然而卻忽略了,房子的最重要的層面是在「人」建造出來的歷史,每座房子蘊含的不僅是工匠藝師的手多巧,技藝高超,代代先祖創造出的歷史,才是房子最動人的精神。秉持此點,《台灣的園林宅第》特別著重房子的歷史、眾多文人的詩句描述等,期使讀者在閱讀欣賞老房子之際,也能賞遊歷史之美。
◎宅第與園林是歷史的產物,當其產生的時代背景結合了台灣各家族的故事,房子就不只是一棟棟不說話的「不動產」而已,它成為和歷史同步、述說歷史最佳見證者。

總論:介紹工藝──庶民文化的縮影、族群與工藝、環境、生態與工藝、台灣工藝技術的演變

北部篇:士林名刀、琉璃工藝、鶯歌陶瓷、毫芒雕刻、手工製墨、大溪家具、新竹玻璃等6種傳統工藝

中部篇:竹南蛇窯、排灣族木雕、苗栗陶、三義木雕、苗栗原住民工藝、台灣漆器、南投陶、竹山竹編工藝、中寮植物染、鹿港木器、鹿港錫器、鹿港刺繡、鹿港毛筆、二水螺溪石硯、北港藝閣等15種傳統工藝

南部篇:嘉義交趾陶、民雄匏雕、嘉義石猴雕刻、台南市神像雕刻、台南市傳統彩繪、台南鴿笭、美濃傳統工藝、三地門排灣族工藝霧台魯凱族工藝等9種傳統工藝

東部與離島篇:宜蘭刺繡、精雕藝術、花蓮石雕、花蓮銅門番刀、台東原住民工藝、台東漂流木工藝、澎湖文石雕刻等7種傳統工藝

結論:台灣傳統工藝的危機、傳統工藝與觀光、傳統工藝的商品化

1.作者以實地採訪的方式將台灣的工藝做最詳實的介紹,以知性與感性的角度,發掘台灣工藝的價值與意義。
2.上千張圖片中精選三百張珍貴照片的「台灣工藝」圖文書,讓讀者鑑賞到台灣工藝精微奧妙的藝術之美。 

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質環境動盪不安,一直處於強震的威脅下。達爾文曾說:「一秒鐘的地震在我們心中營造的驚慌效果,遠遠超越幾個鐘頭的沈思」,生活在這個地震頻仍的島嶼上,我們除了應具備基本的地震知識,了解地震成因與關心災害資訊外,還得擁有正確的防震觀念,才能在地震突然來襲時,迅速做出最佳的應變,將災害降到最低。

作者為台灣地理界的學者專家,對於地震成因、台灣地質與地體環境、板塊與斷層活動,以及震災特性等,均有精闢的研究。本書內容詳盡解說地震爆發的原因,除了溯及不少憾天動地的神話與歷史記錄,亦深入淺出地介紹許多科學看法與理論。希望透過一系列完整而全面性的內容紀實照片和插畫解說,讓一般大眾能學習地震的相關知識,並且更加瞭解台灣的地質環境與地震特性。

全書包含:地震的傳說與成因;世界史上重大地震介紹;台灣史上重大震災回顧;台灣島的地體和地質、板塊運動與斷層活動;九二一地震災難紀實;地震的應變與測防原理等。另有一百多張珍貴紀實照片、空照圖與翔實精確的插畫說明;附錄並收集有:台灣近四百年來的地震記錄、西元63年以來世界史上災難性地震等資料。

台灣的市場  191

台灣的地方新節慶   184

台灣的菸業   208

★劉坤堂(經濟部商業司司長)、莊永明(台灣文史專家) 推薦

★盧美杏(中國時報家庭版主編) 推薦

 

庶民的生活其實是最簡單,也最平凡的。然因平凡,多數人視為必然而輕忽略過眼前所見與所處的環境。

 《台灣的市場》所述正是生活裡最基本的「市場,介紹台灣40餘個傳統市場與特色市場。從關於市場的概念與歷史背景聊起,逐步走進歷史悠久的臺北西門市場、台中第二市場、台南西市場等已沒落,但仍保古老優美建築的老市場,體會台灣眾多傳統市場的生命力。另介紹部分特色市場,如梧棲魚市場(台灣第一個觀光漁市)、重新橋下的跳蚤市場、大橋市場(臺北橋下,幾全以賣茶、飲茶為主)。並簡要介紹台灣超級市場的演變、夜市等等。

 題材有趣,可謂第一本以菜市場為主題的專書,寫下了台灣菜市場的活力與濃郁人情味。

●題材少見,可謂第一本以菜市場為主題的專書。作者跑遍台灣各地的市場,以聊天、探訪方式,寫下她心目中的台灣菜市場記憶。
●對於不常上市場買菜的都市年輕人而言,握此書可喚醒童年的市場記憶與感受,亦可當作遊覽時的協助資訊,在遊賞台灣小鎮時,得到相關資訊。

節慶的興起與自然環境及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特色有密切關係,同時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傳統地方節慶主要因應農業社會的生活習性而產生,新興的地方節慶則隨社會的商業化、工業化而更加豐富多元。地方節慶主要可分成幾個類型,首先是為發展觀光而興起的,其次是為促銷產業及推動社區營造而興起的,最後則是沿襲舊節慶並賦予新意的。當然,還有少數幾個節慶很難以這種劃分方式界定,不過或多或少都有這些意涵存在。

本書精心挑選台灣新興的三十二個節慶,依北、中、南、東及離島等區歸類,介紹其背景、活動內容和特色,例如北部的鹽寮國際沙雕節、石門國際風箏節、鶯歌陶瓷藝術季、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新埔柿餅節等,中部的苗栗國際假面藝術節、苗栗桐花祭、三義木雕節、媽祖文化節等,南部的鹿耳門文化祭、府城七夕成年禮、麻豆文旦節、東港黑鮪魚觀光季等,東部的宜蘭國際童玩節、宜蘭綠色博覽會、三星蔥蒜節、南島文化節等,離島則有澎湖風帆海鱺節。教導讀者如何體驗地方的風俗民情,玩出節慶的趣味。

●新興節慶反映常民生活的變遷,引領愛「鬥鬧熱」的人,體驗台灣新況味,玩出地方文化的精采與活力!
●許多精采豐富的近期活動照片,呼應了地方「新」節慶。

《台灣的菸業》分為十章──從產業歷史開始描述;接著介紹台灣四大菸區(台中、嘉義、屏東、花蓮)及菸草生長的過程;再說明菸草專賣、之後又走向公司化的國際背景;同時切入文化面,探討菸草這種使人著迷、又使社會焦慮的產品的植物學、心理學及社會學意涵。

此外,在台灣四大菸區中,菸田是自然地景的一部分;而為了燻菸所建造的乾燥室——菸樓,更成為當地的產業地景、人文地景。這些特殊的菸業景觀,本書也有詳盡介紹。

一支香煙,如何從菸草種植、燻菸到捲製加工完成,過程有著許多工作人員的專業及經驗累積,書中也逐一做了描述。

1、對於台灣的菸業,各界相關的專著相當有限,頂多介紹特定時期的專賣制度、菸草植物化學,或是一般的產業介紹。本書是全面性介紹台灣菸業發展與現況的第一本專書。
2、本書作者具有文化人類學背景,自碩士論文《菸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起,即對菸草工業投以研究;在此基礎上,本書不單就地理區位來介紹台灣菸草種植的分布,亦針對菸草產業的歷史面、經濟面、社會面及文化面,甚至產業建築、產業變遷等,進行客觀而嚴謹的記錄。而作為美濃的媳婦,作者長期居住在此菸草大鎮,書中因此同時具有貫時性與同時性的觀察與描述,並深具感情。
3、台灣菸草的品種演進與菸業發展,與台灣近代歷史有著緊密相隨的關係;瞭解台灣的菸業,也等於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台灣的本土發展。

台灣的國家森林遊樂區   224

台灣的自然保護區   220

台灣的漁港   192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楊平世 推薦

★顏仁德(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王鑫(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推薦

★胡興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署長) 導讀

台灣的森林覆蓋率高達58.5%,在全球名列前茅。其中,拜低緯度、高海拔之賜,同時又具有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涼溫帶、冷溫帶及亞寒帶等六種植群帶,加上沿海的熱帶季風林、海岸林及紅樹林,可以想見台灣的森林資源何其豐富。

本書作者「沈溺」於森林保育相關領域逾三十年,對森林的一切,不僅如數家珍,而且充滿感情。書中詳細介紹了台灣21座國家森林遊樂區;對於森林生態旅遊的各種類型及深層意涵,亦有完整的討論。此外,台灣許多珍貴物種的棲地均位於森林遊樂區中,許多叫人驚探的美景,也深藏在森林遊樂區之內。國人去過各個森林遊樂區的人次不計其數,但懂得欣賞門道的人少則少之又少。本書經作者一一導覽,可說是真正行家的私房景點及遊憩路線一次公開。

台灣依自然保育相關法規所劃設的保護區,可分為自然保留區(目前19處)、野生動物保護區(16處)和國家公園(6處)三類;數量眾多,且總面積達到40萬公頃,佔台灣的11%。

然而除了國家公園外,或因位處雲霧縹渺的山林及無人居住的小島,或因缺乏積極的經營與管理,導致一般民眾對保護區普遍陌生,不免辜負了這些珍貴的地理與生態資源。

本書先介紹全球自然保護區的起源及發展,再逐一介紹台灣41個保護區──從它們的設立緣起、特色、主要的保護物種或地景,到目前面臨的處境等,都有深入的探討;期盼讀者對這廣大而神祕的國土資源,能從了解進而親近、關懷,甚至積極保護。

在設計上,本書大量運用了航空照片及衛星影像繪製的3D地圖,具有他種地圖所無法傳達的真實感,是國內相關書籍的創舉;生態畫家徐偉斌的圖鑑插畫,亦多有精彩之處。

《台灣的自然保護區》包括〈自然保護區概論〉、〈國家公園導覽〉、〈自然保留區導覽〉、〈野生動物保護區導覽〉、〈自然保護區的發展趨勢和願景〉共五章。

1、為國內第一本介紹台灣自然保護區的科普書。
2、作者結合衛星影像及航空照片製成的3D立體地圖,應用於本書各章節,是〈台灣地理百科〉第一次運用3D立體地圖,也是國內科普書前所未見的創舉。
3、本書插畫為「圖鑑」式風格,由國內知名的生態畫家徐偉斌,針對各保護區內的代表性物種,繪製嚴謹而精美的插畫,並輔以圖鑑說明,讓讀者對該物種得以有深入的認識。

以輕鬆的文筆介紹台灣重要的漁港,從認識漁港為開始,介紹漁港的歷史、歌曲及全台灣各縣的重要漁港,讓人對漁港文化有最新的認識及了解。本書以漁港貫穿,從漁港的歷史、建設、功能及周邊相關的文化都有豐富的介紹,以台灣這樣一個海島來說,漁港文化雖非主流,卻是討海人的生活重心,作者群以親身走訪漁港所呈現的文章,讓人有如親自與漁人對話般,更覺深刻。

1.由漁業署署長胡興華撰寫台灣的漁港開發史
2.漁人的歌謠詮釋漁民的生活點滴
3.漁法的介紹

台灣的再生空間   191

台灣的老樹  184

台灣的老行業   212

★蕭麗虹(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理事長) 推薦

 

★翁徐得(大葉大學造型藝術學系副教授) 推薦

在認識什麼是再生空間之前,很難對再生空間產生想像,本書透過台灣北、中、南、東部40個再生空間的介紹,讓讀者了解再生空間的意義和運用情形,以及每個空間的歷史背景、經營內容與特色,在實地親近再生空間之前,你可藉由本書進行一次遊覽,再循線一一探訪。「再生空間」所再生的,不一定是空間與建築本身,還可能是歷史重現,也可能是地方的文化活力;再生空間具備了新的功能與意義,帶動社區、環境的發展,也帶來生機與商機。本書引導讀者如何親近再生空間、選擇再生空間,也藉由認識再生空間,激發更多創造力。

●什麼是再生空間?哪裡有再生空間?到再生空間可以做什麼?再生空間有著無窮的發展潛力,等待大家一起來發揮創意與想像,打造新的文化產業價值。
●親近再生空間的入門、讓讀者認識歷史保存與維護的重要性與可能的發展。
●促進人群與空間的參與感、融合感。

本書選樹的標準在1.老樹的樹齡都在兩百年以上(選出平地老樹36棵);2.重點在於老樹與所在地社區居民與環境的互動與象徵意義;3.強調的不是樹種的植物生態介紹,而是人文色彩濃厚的訪查與觀察。4.當然,老樹的基本資料也非常完整(數種、樹齡、科屬、樹高、樹圍、樹徑、附生植物、周邊動植物、外在損傷、人文設施等等)。5.詳細交通指南與地圖更是本書不可或缺的「武功密笈」。全書特色如下:

•觀察篇包含老樹與生活、老樹與神話、如何紀錄老樹、如何維護及移植老樹,並介紹老樹醫師及花蓮怡園的老樹天堂,同時教讀者如何安排一趟老樹之旅。

•導覽篇精選36棵老樹,詳加報導,內容著重老樹所在的人文狀態以及老樹外觀描述兩部分,並配有老樹檔案、觀察重點(含老樹及其周邊動植物生態)交通指南及遊憩建議等邊欄。同時附有詳細的地圖,可帶領讀者按圖索驥,快速找到老樹。

•本書為坊間唯一可按圖索驥找到老樹的參考書籍。

•認識篇,以圖集方式呈現台灣常見20種老樹,並附觀察辨識重點及特性。

•本書意在拋磚引玉,讓更多民眾學習觀察老樹、紀錄老樹,進而愛護老樹。

本書作者成立《台灣老樹網》,將建立老樹通報網,讓民眾隨時上網通報老樹狀況,除了發掘更多珍遺老樹,並予以紀錄;期能引起更多民眾及有關單位對老樹的關懷,並付諸實際行動,搶救老樹。

老樹報導或出版長期以來都忽略了賞樹的詳細地圖,本書可以說是第一本將老樹所在、交通指南與地圖完整詳細呈現的一本觀賞老樹傑作。其次,可依作者的深入觀察帶引讀者輕鬆的來如何觀賞老樹的風貌以及週遭的人文環境,不懂樹、不懂植物也能自得其樂。

台灣這座曾經貧窮的蕞爾小島,如今卻創造了傲視全球的經濟奇蹟。追根溯源,是許許多多不同行業努力的結果。然而這些行業有的因時代演進而沒落,有的因業者有心維繫仍經營的有聲有色,也有的行業改頭換面而以另一種型態存在。

《台灣的老行業》分為四個篇章。先從〈總論〉概述台灣老行業的形成背景,及其式微是受到哪些因素影響,並述及老行業的特色,如3年4個月的學徒制,穿街走村的營業方式,以及特殊行業禁忌、行業神信仰等等;其次根據不同行業屬性,畫分為〈民俗工藝篇〉、〈生活器物篇〉、〈吃喝玩樂篇〉,分門別類介紹不同行業形成的歷史背景,由興盛至衰微的始末,並以圖文搭配的方式,詳細介紹各老行業產品的製作過程,並有老師傅現身訴說習藝過程、經營理念及困境,深入刻畫其執著不悔的身影。此外,還介紹在今日已難得一見的行業特殊工具。

全書引領讀者循著老行業的軌跡,遙想起昔日先民生活的不易,體會老師傅的艱苦與孤獨,一窺昔日先民的生活智慧。

◎本書由作者實地走訪潛藏在台灣各角落的老行業,並搜羅各式資料佐證其形成的歷史背景,是一本詳實且深入的專書。
◎以圖文搭配的方式,詳細介紹各行業產品的製做過程。
◎有別於其他同類書籍,特闢專欄介紹行業特殊禁忌、特殊工具及行業神,其中特殊行業工具在今日已難得一見,可窺見早期先民的生活智慧。 

台灣的植物園   192

台灣的老港口與老碼頭   184

台灣的天然災害   192

 

★李欽賢(美術史學者) 推薦

 

植物園發展緣起於歐洲皇宮貴族的後花園,漸次,教堂的藥草園將植物園的型式帶入學術研究領域。文藝復興時,教育不再為宗教壟斷,研究的主軸轉向校園,大學附設的植物園興起。到了18世紀,西方帝國主義橫行,同時帶動了植物園的經營,不過主要是為利所趨,研究發展殖民地經濟作物罷了。現代植物園的發展還是需等到在殖民賺錢的人們回到歐陸時,才將植物園加入了休閒的功能。

總論:從植物園的緣起發展、植物園功能與演化,談到台灣的植物園的過去與未來。

分論:農委員林試所管轄之預設的中央級植物園六座台北植物園、福山植物園、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恆春熱帶植物園、太麻里海岸植物園、嘉義植物園

附錄:簡介各大學植物園

本書整理台灣幾乎被遺忘的老港口與老碼頭文化,勘掘本土已然湮滅或破壞被忘的渡口遺址,做一番共同記憶的省思及紀錄。

作者實地走訪當地耆老談當年港口與碼頭的重要功能及特色,讓我們重回當年台灣民間水上交通的景象,是一重要民間史料,對於了解台灣先民生活有著重要的指標作用。

書中除了渡口現今容貌的照片之外,並有手繪的老港口原址圖示,可以讓我們更一進步了解渡口與先民生活的互動影響。

本書主要探尋的河系及渡口點有:基隆河-汐沚、暖暖、三腳渡、南港、松山、關渡;新店溪;大漢溪-三峽;宜蘭河-烏石港;頭前溪-金門厝、舊港;後龍溪-公司寮;苑裡溪-苑裡;大甲溪-大安、客庄;濁水溪-香員腳、社寮;北港溪-水林、鳥松;曾文溪-曾文水庫;台南-五條港;高雄-哈瑪星。

了解老港口與老碼頭文化,了解我們的生活演變,本書是台灣水文與人文歷史的重要紀錄。

◎本書主要在探索現存或已廢的老渡口的興衰迭變,及人類和河流之間的依附共生之關係與文化發展。
◎依河係為主軸,沿城鄉河岸搜尋渡口,做定點田野訪調,再佐以相關史料挹注,還原渡口歷史面貌。

「災害」是帶著人的本位思維的概念。這些水患、旱災、土石流……其實再「天然」也不過!如今人口稠密的精華區,甚至是千百年前無數不知名的災害所塑造而成的空間。

然而對地小人稠的台灣來說,近年愈趨頻繁且嚴重的災害,卻動輒奪走眾多國人的性命,並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如何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災害,並學會趨吉避凶之道,恐怕是每個台灣人無可逃避的功課。

本書首先闡述天然災害的背景與發生的機制,然後把台灣主要的十三種天然災害加以分類介紹,並分別提出如何因應的建議。全書包括〈前言〉〈台灣地區的天然災害背景〉〈台灣地區的天然災害類型〉〈結語〉共四章。

1、是唯一介紹台灣的天然災害的科普書。
2、完整記錄台灣百年來十三種天然災害的發生史。
3、是一本教育全民與政府如何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及如何趨吉避兇的保命書。

台灣的921重建校園   192

台灣的養殖漁業   184

台灣的古蹟-北台灣   208

 

 

 

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台灣中南部嚴重的災情,尤其是南投、台中等地更是受創嚴重。除了房屋及公共建物的損害之外,中南部地區的國中小校園更有多處倒塌,不是被視為危樓建就是完全損毀而亟需重建。藉由政府公部門的專案計畫及民間單位機構的認養,終使得921震後的校園重建計畫展露一線曙光,同時因著教育部曾志朗一封呼籲全國建築師共同參與校園重建的公開信,使得台灣的921重建校園呈現多采多姿的樣貌。

本書首先就新校園運動的緣由談起,之後在各分論中,依照族群文化、在地歷史文化、向大地學習以及教育與社區相互結合交流的新校園空間,介紹出這一批921重建校園的新氣象。最後暫由此探討校園建築背後所代表的教育意涵,以及由此建築者透顯出建築師本身對教育的思維與想法。從孟母三遷的故事中,多少透露出教育環境對人格形成與學習歷程的潛在影響力與重要性。我們也期盼此書的編寫,除了紀錄921震後校園重建的歷史與新脈動,更提醒我們更進一步發掘教育環境與教育理想相互結合的可能性與新發展。

1.漁業養殖彷彿將萬頃江海納為一方田池,提供特定漁類所需的食物、水質、水溫及最有效率的生存空間,甚至操控牠們的繁殖……,以達到最大的生產量,並為人們所利用。這含蓋了養殖的技術本身及台灣的發展歷史等二個面向。

2.早期渡海來台的大陸移民以農墾為主,並沒有傑出的漁民來此定居,因而有一說是台灣的養漁技術比捕漁技術為優。這個淵遠流長的行業,除了早期掘地為塭或插枝養蚵等原始技術,近年更發展出向海借地、高成本的箱網養殖,面貌眾多。此外,台灣的育苗技術也是全球聞名,虱目魚、鰻魚、草蝦、吳郭魚乃至文蛤、九孔、海鱺等等,都有台灣人的改良或培育成績。

3.本書介紹了養殖漁業的起源與在台發展,並擇要介紹淡、海水十二種漁類(有圖鑑式的插畫讓讀者更易於瞭解)。另外,休閒漁場、海洋牧場等,也有最新的資訊提供。至於漁業養殖帶來的環境問題──超抽地下水及濫用抗生素等,本書也有深入的探討。

1. 為坊間唯一介紹台灣的養殖漁業的科普書。
2. 可以『按圖索漁』,在台灣四處嚐鮮。
3. 海洋牧場是新興的觀光景點,本書提供了這個另類旅遊的深度介紹。

一、導論:何謂古蹟、古蹟的分類與種類、如何看古蹟。

二、各縣市的古蹟。簡單介紹各古蹟的歷史、建築特色及人文特點等。 

.宜蘭縣:昭應宮、碧霞宮、二結農會穀倉、武暖石板橋等。 

.基隆市: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槓子寮砲台、白米甕砲台等。 

.台北縣:紅毛城、鄞山寺、淡水龍山寺、馬偕墓、新莊武聖廟等。 

.台北市(分區):總統府、台北府城門、林秀俊墓、松山菸廠、台灣銀行等。 

.桃園縣:李騰芳古宅、蓮座山觀音寺、大溪齋明寺、白沙岬燈塔等。 

.新竹縣:金廣福公館、北埔姜阿新故宅、新埔劉家祠等。 

.新竹市:新竹火車站、竹塹城迎曦門、關帝廟等 

.苗栗縣:鄭崇和墓、苗栗文昌祠、賴氏節孝坊、勝興火車站等。 

.台中縣:霧峰林宅、社口大夫第、摘星山莊、內埔庄役場等。 

.台中市:中山公園湖心亭、萬和宮、張家祖廟、林氏宗祠等。 

.彰化縣:孔廟、彰化扇形車庫、鹿港龍山寺、鹿港三山國王廟等。

.南投縣:八通關古道、登瀛書院、曲冰遺址、北港溪石橋等。網羅史前、荷西、明清、日治、國民政府時期,共304個公告古蹟。
作者親臨現場勘察並拍攝第一手照片。

台灣的古蹟-南台灣 台灣的寶石 台灣的酒
台灣的地下水 台灣的岩石 台灣的休閒農業
台灣的有機農業 台灣的咖啡 台灣的王爺廟
台灣的虎爺信仰 台灣的城隍廟 台灣的媽祖廟
台灣的敬字亭 台灣的特色博物館 台灣的煤礦
台灣的地方特產 台灣的火山 台灣的林業
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 台灣的龍山寺 台灣的化石
台灣的小吃 台灣的老戲院 台灣的社區營造
台灣的糖業 台灣的橋樑 台灣的生態旅遊
台灣的國家步道 台灣的鳳梨 台灣的公園
台灣的古城 台灣的書院 台灣的古墓
台灣的礦業 台灣的地形 台灣的石灰岩
台灣的農村 台灣的鹽業 台灣的生態系
台灣的十大地理議題    
 

 

世昕網路童書首頁              看更多的書          訂購信箱      線上訂購     訂購專線:(04)2628-1418        傳真專線:(04)2628-1468

 

全套定價 40,000

特價 24,000